便秘,在年長者中非常普遍

超過80歲的年長者,甚至超過三成有慢性便秘困擾,嚴重者甚至每 2~4 周才排便一次。

便秘是銀髮族常見的健康問題,女性又更多於男性,這現象在住院、護理之家的老年人更多;便秘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,其實也是身體不適的徵兆之一。


 

年長者腸道蠕動不好加上活動量不多是主因 

  1. 老化
    由於腸道肌肉、神經老化,使腸道肌肉收縮力、蠕動減弱,無法産生便意。
  2. 肛門處疾病
    如痔瘡、直腸脫垂等,肛門括約肌失調或感知力降低,糞便堆積不能順利排出。
  3. 飲食問題
    老人消化力差,水喝太少、纖維攝取不足、甚至過度依賴奶水等。
  4. 疾病、服用藥物的副作用
    如內分泌疾病、中風和脊髓損傷、帕金森病等,都可影響結腸運動和感覺功能;藥物的副作用也是原因之一。
  5. 心理影響生理
    臨床常見情緒類的病患自覺解便困難,如失眠、憂鬱或精神受到刺激,導致心理影響生理。

 

 

符合以下兩項,民眾簡單自我判斷

 

  1. 每週排便次數(不到3次)
  2. 以下排便情況發生比率>25%
  • 排便時需要花很多力氣
  • 糞便偏硬或呈現塊狀
  • 排便後有殘便感,好像沒有排乾淨
  • 感覺直腸、肛門像被堵住一樣
  • 需要借助其他幫助(如手指)才能夠完成排便
     

便祕治療方式

大多數民眾遇到老人家便秘,往往想到的是軟便藥,浣腸;正確觀念應該是先改變生活習慣,適度增加水分、運動和纖維攝取量。

 

最後提醒
如果先前都未曾過便秘的病史下突然出現的便秘,且糞便中帶有血絲或黏液,應及時就醫檢查進一步釐清病因。